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 社会要闻
    关于社区养老产业化的思考
    文章来源: 作者:李虹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大国,老龄化社会,养老是一个社会化工程,国家投资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当前的私立养老机构也为数不多,机构养老普遍存在模式僵化问题,把机构办成老人度余生的空间,形同囚禁一般没有出入自由,不符合人性需求。当然,新型高档养老机构也层出不穷,列斯与老年大学,可以实现老有所养+所乐+所依,舒适又快乐。但是有多少人可以有这样的支付能力呢?

    相对于机构养老、集中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更适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具有极高的位置,所以,老人和子女更愿意选择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

    传统的居家养老是“一对一”的服务方式,需要家庭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支撑,并且因环境封闭,不利于老人融入社会获得娱乐资源,使其精神孤独。为此,近年已有企业探讨将居家养老融合于社区养老服务之中。

    社区养老,即在社区成立小规模、多服务、好气氛、松散式的服务机构。基于这种服务方式中包含许多公益内容,所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盈利周期长、盈利水平低,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政策的有力支持才能维持其生存,从而得以维系社区老人有一个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依的“根据地”。

    一、养老市场规模巨大,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们绘制了河北省及北京、天津的老年人口状况表:

    地域 人口数(万人) 60岁以上人口数(万人) 60岁以上占常住人口比重% 65岁以上占常住人口比重%
    河北 7461 19.9
    19.9 13.19
    北京 2189 19.6 19.6 13.3
    天津 1387 21.7
    21.7 14.8


    河北.png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标市场空间范围内的京津冀老年人不仅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增速很快,表明本项目的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潜力巨大。各省市分地区数据,也为我们主动出击,寻求合作,拓展客源指明了方向。

    另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揭示,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13万亿的产值,凸显了项目投资价值。

    二、透视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发展环境

    面对人口老龄化,我国积极应对,党中央、国务院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建立健全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体系。

    1、法律保障。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社会服务专章;21个省份完成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法规修订,8个省份制定了养老服务条例。

    2、政策护航。《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先后印发。连续将养老体系建设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22部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养老服务业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3、部门实锤。民政部发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规章,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养老评估、设施用地、规划建设、无障碍改造、责任保险、标准化、人才培养、政府购买服务、税费减免、民间资本参与、价格管理、金融支持、闲置资源整合改造等专项政策;发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

    2019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养老服务市场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消费等措施;9月,民政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

    2021年6月17日,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这些政策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地方施策。廊政办字〔2020〕9号,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强化养老服务金融支持、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等多项养老相关政策。

    廊坊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2021年2月28日公告中明确,廊坊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经全体代表投票表决,确定十项2021年廊坊市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六、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七、便民市场建设工程;八、助残助孤服务工程,三个项目中均与社区养老及便民服务有直接关系。”

    以上这些,足已说明养老产业发展具备政策护航的基础。

    三、现实养老方式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大量老人由传统生活方式转入社区生活方式,养老模式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

    1、居家养老。和世界上任何国家一样,我国传统上以居家养老为主(多子女,家庭规模大),但是,我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并呈现“4-2-1”结构,这就使得居家养老越来越难;新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4-2-2”、“4-2-3”结构家庭日益增多,其中的“2”又多是“独生子女”间的结合,这就让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独生子女)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跨区域职业流动、工作强度的日益加大,多子女的照顾等使家庭对老人的照料功能日趋弱化;聘请专业护理人员一对一护理,费用过高,难以承受。

    2、机构养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优点:集中居住便于管理和服务,综合成本低。问题:企业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盈利困难;政府监管困难;一个服务人员照顾十多个老人,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入住价格日益高涨,低收入家庭难以长期支撑;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养老机构明显供给不足。同时,机构养老方式不符合老人养老不离家的养老诉求。

    3、其他养老。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养老新模式涌现出来,如医养结合式养老、康养结合式养老、报团取暖式养老、候鸟式养老等,这些创新模式,都针对特定老年人群,且属于发展的蓝海阶段,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经营管理体系;费用高,服务质量难以保障,不可能成为我国养老问题的主流和根本的解决方案。

    4、社区居家养老。目前,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9073”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所以,未来提供颐养服务的重点还是放在居家和社区。

    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就是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通过智慧养老系统,开展“一站式”服务,满足社区长者居家上门服务,日间照料服务,日托、全托服务等多方面需求的养老模式),让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多样化水平。

    四、民众支付能力分析

    老人的综合支付能力越来越强,潜在市场变成现实市场指日可待。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脱离土地经商、打工,有自主收入的人越来越多,60后、70后及80以后各年龄阶段的民众个人收入水平逐代增高,今后进入老年的人群支付能力越来越强。

    1、养老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1992年,全国仅有8500多万职工和1700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截至2017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15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71万人。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02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6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926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102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441万人和922万人。

    2、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力度持续加大,符合条件的1834万困难老年人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408万特困老年人纳入政府供养范围。此外,不断补强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连续三年共投入30亿元支持农村兴建老年人互助养老幸福院。

    3、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基本建立。截至2017年底,所有省份均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截至2011年底,有15个省份建立),30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截至2011年底,有16个省份建立),29个省份建立了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所有省份均出台了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三项补贴政策共惠及约3097.9万老年人。

    综上所述,社区养老已具备较为充分的条件,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和奖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事业。

    五、社会力量是社区养老产业化的重要生力军

    养老服务相关的社会力量是社区服务机构和、保健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机构、生活物资配送机构、康复理疗师、保健按摩师、家务服务员、精神陪护人员的总称。引导社区养老向产业化发展,就是要把这些社会力量引入到社区养老之中,促进逐步形成产业链,即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供餐机构+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家务服务员+私人康复理疗师+日用品配送机构形成服务体系。只有以产业链提供服务的体系之下,才能真正实现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同时也使社区养老机构摆脱“小而全”的高成本魔咒,走向持续发展。

    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具有强烈的客户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动力,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必须由多元化服务机构及服务人员组成,在组成服务链条的过程中各类机构和人员自由组合形成利益联结关系,相对于政府指令下的“搭配”关系,会更紧密地协同发展。

    社会力量是民意的“代言人”。为中国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传统思想与精神要求,实现子女尽孝的道德目标,社会力量可以整合社区家庭人员成为社区养老机构的众筹会员。

    社会力量根植于社会,可以整合同行业机构,以不同的服务需求点来自行组成服务链条,从而实现给予客户个性化服务定制的业务模式,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实现以老人客户需求为起点建立生活护理服务输送渠道的全方位服务方式。社会服务力量的活力是改变养老服务方式最根本的途径。

    日间照料,应是解决老人用餐和社交娱乐多重需求的场所,而社交和娱乐,并不是由日间照料机构完成的,而是由日间照料机构整合社会团体互动完成的。

    社会力量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有偿的“培训扶贫”方式,解决养老服务员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从而实现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社会力量对激发社区养老市场活力的作用。建议政府通过政策体系和政务服务体系来解放社会力量,取消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事业的限制,同时,养老主管部门对进入养老服务体系的社会力量要有备案、有监管、有奖励。适当减免税费,制定财政补贴政策并落实到位。

    作者:李虹燕,记录者(中国)常务副总编

    上一篇:邢台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典型案例立体宣传    下一篇:河北永清:燕南春-永清宴饮食民俗文化博物

首页法制资讯财经科技社会生活文化图片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凤凰网 国际在线 媒体信息港 国际在线 都市导报网 人民视窗 京华周末 新华产经网 中国新闻传媒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招聘信息人员查询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人民视窗网。